提供一項資料給大家參考 是SAE規範機油番數的數字
SAE 10W-40只能告訴這瓶機油
1.低溫流動性屬於10W的範圍
2.100℃ cSt介於12.5~16.3之間 僅此而已,沒有其他資訊,更沒有告訴你這瓶油的好壞
以往大家用的都是"單級機油" 由於黏度指數增進劑(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)的開發 現在大家開始習慣使用"複級機油" 複級機油的好處是在於"低溫"的時候 機油容易讓機油幫浦打上去潤滑 在高溫的時候又能提供足夠的黏度 這就是大家概念中的 "低溫黏度看前面,高溫黏度看後面" 其實這句是一個模擬兩可的概念
一個複級機油的SAE番數只能告訴你兩個資訊: 1.前面的數字告訴你低溫流動性的好壞,數字越低,低溫流動性越好 2.後面的數字告訴你100℃機油黏度在哪個範圍,數字越大黏度越高(黏度不是越高越好)
完全不能告訴你這瓶機油的好壞 這點是大家必須要有的概念
許多網友有很嚴重的錯誤認知 以為5W-50是比較高級的油品 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不管是5W-30、10W-30、10W-40、15W-40、20W-50、5W-40、5W-50 都是告訴你這機油的黏稠度跟低溫流動點範圍 並不是告訴你這個油的等級高低 機油的等級高低是要看 API 或 ACEA 其中仍以API最為普遍使用 而且最好是API正式認證的等級 (也就是有API Donut 的油品)
另外,API有認證資料庫 (http://eolcs.api.org/) 可以讓大家查詢(ACEA沒有資料庫可以搜尋)
只要是API有認證的油品一定可以在資料庫中搜尋到
以台灣這樣的溫度來說 其實複級機油前面的數字並沒有非常大的差異 因為台灣幾乎不會出現零下的低溫 有出現零下的低溫的區域才有必要刻意去考量低溫的流動性 但是要達到低溫流動性好,精煉的過程(脫蠟)需更為繁複 所以價格 0W > 5W > 10W > 15W > 20W > 25W 當然 "真的" 0W的機油是很貴的 (自己亂標亂寫的不算) 反之,20W、25W當然就比較便宜 所以也就造就了大家認定20W-50是低價油品的概念
常常看到有人在問: 5W-50、10W-40誰比較黏 這指的應該是在工作溫度下的黏度 SAE J300 的規範是用100℃的黏度(cSt)去作區劃 20番100℃的cSt: 5.6~9.3 30番100℃的cSt: 9.3~12.5 40番100℃的cSt: 12.5~16.3 50番100℃的cSt: 16.3~21.9 60番100℃的cSt: 21.9~26.1
所以,不管是0W-40、5W-40、10W-40、15W-40、20W-40 同屬於40番的範圍,當然會有些許的差異 但一定會100℃黏度在12.5~16.3的範圍
舉兩個例子: Petro-Canada Arctic 0W-30、Synthetic 5W-30、Synthetic 10W-30 100℃黏度分別是: 10.4、10.3、10.3
Petro-Canada Duron Syn 5W-40、Supreme 10W-40、Supreme 15W-40 100℃黏度分別是: 15.5、14.1、14.6
5W-50的黏度一定會比10W-40的黏度要高 |